中秋節對我這個出外人來說,是一定要好好回家儲存一下能量的,儘管每年總是訂不到車位,而回家總是耗在家裡不做什麼?但是,就是要回家,找不到藉口不回去,更找不到理由留下來。
有時我會很懊悔何必離家如此遠?又何必待在沒有家人的地方?來來回回的,搞不清楚跟父母說再見時,要用「去」還是用「回」,搞不清楚哪裡才是真正的「家」。我知道我有選擇的,我也還可以選擇,選擇回到家人的身邊,過著下班回家的生活,過著可以帶飯上班的上班族,但是我又無法丟下我那渴望自由的意志,或許應該說,那渴望自由的意志一旦被啟動,就收不回來了。
是的,我承認我是矛盾的。
一個是陪伴我成長的地方,一個是十八歲以後給我自由的地方,這樣的比較其實是不公平的,畢竟擁有自由的地方是多麼吸引人。
白先勇《臺北人》筆下從中國大陸來台的達官顯貴,在中國那呼風喚雨的,來到台灣這小島上只能窩在家裡,和著朋友過著自以為是的隔岸生活,仍然夜夜笙歌,個個排場不輸人,他們在台北過著中國大陸的生活,藉著這種方式懷念家鄉。五十年後,他們回到中國大陸,人事已非,當那所謂的家幻滅時,那種悽涼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阿,這是那個年代的悲哀,他們沒得選擇。
但我仍可以選擇呀。
或許我想念的也只是那每回短短相聚的歡樂時刻,不敢真正去面對那長久留住家裡的一般時光,擔心那樣平凡的時光扼殺了我對家庭的想像。
打開電視看著與家人一同觀看的節目,才二三天的時間,竟也能養成這習慣,看到好笑的劇情想像著家人也在家裡笑著感動著,我在台北過著高雄的生活。
我不想在矛盾下去了,就自私的當作我有兩個家吧,一個是讓我放鬆自在的家,一個是儲存幸福能量的家。 收不回來的自由意志就讓他自由吧。
2005.09.21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