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癮的時候,是不是真的就像電視劇裡的演員一樣,全身發抖、手腳不聽使喚、尊嚴盡失,只要能給你要的,做什麼都願意?
有為戒掉煙癮、毒癮、酒癮的人專設的勒戒所,但卻沒有為咖啡上癮、買名牌癮、依賴成癮、囉唆上癮、刷卡上癮、追逐八卦成癮、賺錢癮、偷窺癮、網路上癮、美食癮、追求與眾不同上癮、性愛成癮、肌肉上癮、愛情上癮、購物上癮、整形上癮特別開設的戒癮所,是因為對社會沒有影響嗎?還是這類的上癮症都是被社會所認同的行為,因為社會總是需要各型各色的人來妝點我們的生活,否則,這世界豈不無聊到令人窒息了。
孔子所提倡的中庸之道自是有其道理,凡事不要太過也不能不及,總之就是要剛剛好,不偏不倚,這是件很難達成的目標,應該只有聖人才能做到。
是不是這樣的論調在現在頻頻追求獨創性的現代人眼中已經無法引起共鳴了,似乎只有擁有特殊特質的人才能贏得掌聲的。然而,苦於追求獨創性的同時,我們對於自身到底想要追求的是什麼,真的有認真的思考清楚嗎?還是只是一昧的追求與眾不同,甚至只是模仿追逐的行為而已。
通常一直重複做某件事到後來就會發膩,如果不厭其煩反而更食髓知味進而影響到正常生活的話,也許得該承認可能是得了某個上癮症。
有些上癮症是屬於宣示效果的,拿來宣告大眾自身的獨特,買名牌癮、刷卡癮、美食癮、購物上癮都是屬於這類的宣示,他可以從傾聽者的眼裡看到羨慕的眼神,然後獲得滿足,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一但你不削他的這些行為,沒有了羨慕的神情,你們就會分道揚鑣。而他,便繼續尋找能認同他的人。
常從新聞轉播裡介紹許多月入三萬元的上班族,看到喜愛的名牌,不惜刷卡買下,負債百萬的不在少數,當記者問她為何會對名牌瘋狂到如此的地步時,她只是淡淡的說,『沒辦法,就是愛,寧願不吃飯也要買呀!』看著她得意的炫耀著身上的百萬身價,讓我不禁好奇,卸下名牌裝備的她,到底還剩什麼?
有時看著談話性的節目邀來兩批持不同觀點的人馬,內容不乏時下年輕人的戀愛觀,看著他們互相對峙、叫囂,個個為了自己的想法立場努力的辯護著,難道一定得這樣極端著過日子,才算是有主見的活著嗎?不是花心、就是痴心,不是敗金、就是摳門,不是大男人、就是小白臉,各有各的癮頭,各有各的論調,但對於旁觀者而言,卻看不懂他們到底在堅持著什麼?
當看到電視上瘋狂播放這些奇人異事的同時,我總是在電視的這頭懷疑自己是不是也得了電視強迫症,只要是電視播放出來的畫面,即使不認同,卻也不見得會馬上轉台,反而還想看看他們到底想玩什麼把戲。
或許,有時我們真的得承認人生不像電影、小說、偶像劇裡這麼有趣,而週刊、雜誌裡常常出現的企業家、地產大亨也不是每個努力的人都能達到這樣的境界,更不是每個女人都能成為名女人或嫁入豪門當貴婦,但是,平凡的人生真的有這麼不討喜,這麼令人厭惡嗎?而在鎂光燈下的人生真的有那麼令人上癮,而令人頻頻追求嗎?還是我們只是想藉由各種上癮症來刺激這個現實且又不那麼有趣的人生。
在這個讓人尋求被認同、急於找到自身定位的社會,可能已經不能只是單靠努力就可以出頭天,更不會有天公疼憨人的論調出現,但是我仍然願意相信內在的充實與快樂才是真能刺激腦神經的興奮劑,而這種興奮劑得靠自身分泌,外敷內服效果有限且一定不會持久。
《附錄》
我將自己先前寫的這篇文章投到自由時報《花編副刊》,很榮幸的被刊登出來。當看到報社寄來的報樣時,心中還是有些激動的,就像是看到榜單上寫著自己的名字一樣興奮。
2005.04.27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