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天,姐姐的回家作業是新年新希望,轉身走進廚房煮飯的同時,我也默默地思考著自己的新年新希望是什麼?
突然,我也想給自己一些目標,列一列願望清單,就在這剛開始的新的一年。

盡量下廚

雖然我已經不是廚房新手,但下廚這件事跟媽媽婆婆比起來,還是不怎麼堅持,常常在一週沒下廚後感到罪惡感而衝到超市買菜,又在下週女兒放學後問,「媽媽,今天吃家裡還是外面的?」我又不爭氣的回答,「吃外面好了。」然後又把冰箱的菜放到壞掉,罪惡感萌生後告訴自己,下次確定要煮再買,接著又是某一次的心血來潮準備下廚,規劃菜色、買菜、下廚,忙了三個小時後,疲累不堪,換來隔好幾天沒下廚,然後再來一次惡性循環。

我的2018常常在這樣的循環中渡過。

其實,我是喜歡下廚的,但常常會在該回家煮飯還是留在工作室多摸一下中抉擇,可能手作對我的魔力還是比下廚多一些,放在手上惦惦斤兩,默默告訴自己順從自己的意志,一旦錯過該煮飯的時間,外食就變成理所當然。

2019我要找到下廚的秩序

我把自己會煮的菜色用便利貼一一寫下來,並用顏色標記分類,每週採買前就先把下週要煮的菜色都規劃好,這時也能把冰箱裡有的蔬果魚肉一起考慮進去,避免到超市時,不知道冰箱到底還有甚麼?因為實在有太多次冰箱裡有馬鈴薯然後我又買了一袋馬鈴薯,冰箱裡沒有蔥,卻誤以為有而沒買,然後苦思要放棄這道菜色,還是要衝出門去買?

這是我目前覺得還蠻適合自己的方式,規律又有秩序,接下來只要告訴自己每天五點一定要離開工作室。

善待自己

這裡說的善待自己,不是吃喝玩樂那種,而是告訴自己要放下一些心裡無謂的堅持,比較多可能是在小孩教養上,三姐曾經問我,「你希望小孩成為甚麼樣的人?」這個問題很大,很難回答,但我記得我回答得很快,「我希望她們是善良的人。」因為前一陣子我一度覺得我把小孩給教壞了,小孩的情緒、遇到事情的反應、對待人事物的態度,任何細節只要一有偏差,我就會想說「完了,我把小孩教壞了。」

小三的姐姐情緒反應大,一旦被指正大吼大叫隨之而來,不過,我也不遑多讓,理智線已經細到瞬間就能斷裂,孩子小時候,一週生氣一次就急於跟zou懺悔,孩子越大衝突越直接,日日生氣已經是家常便飯。

可是,我好討厭這樣的自己,我常想,在我怒吼小孩的時候,如果前面有張鏡子,我應該會認不出自己,我怎麼會讓這面目可憎的自己赤裸裸的攤在最親愛的家人面前,這真的是還沒當媽媽之前的我始料未及的。

還好我在教養的路上,一直有著神隊友的陪伴,zou的EQ高,理智線很強壯,他能穩定我們一家三個女人的脾氣,也常常勸我,「妳擔心的事情都是小孩必經的過程,她們小時候怎樣怎樣妳不也擔心她們會不會一輩子就這樣,過了那個時期不就沒事了嗎?啪啦啪啦…………..」勸我不要常生氣,勸我要改變方法,勸我應付不及就離開現場,讓他來處理(不然可能也會殃及無辜,呵呵),苦口婆心了好幾年,期望今年自己能夠善待自己-少生氣,當然還有多運動,維持自己的健康。

多陪爸媽

去年爸爸生病,知道的時候我打電話給二姐,我們都在電話的兩頭哭著告訴對方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醫院,坐在高鐵上,我的眼淚總是停不下來,還好上車前,zou塞了口罩給我,讓我不要看起來太狼狽,到了醫院,看到爸爸被送進手術室,又是心如刀割,淚如雨下。

那真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經歷了,雖然自己已經當了媽媽,雖然已經年過 40,但依舊無法堅強的面對雙親可能會突然病倒,慶幸的是,七個月過去了,爸爸也在穩定的復健中。

其實我跟爸爸是很有距離感的,爸爸在我的心目中就是很有威嚴的,不容易親近的,記得小時候我看外省姑丈跟他女兒摟摟抱抱,那時覺得好震撼,北鼻時我已經沒有記憶,但自從有印象以來,好像也不曾跟爸爸擁抱過。爸爸生病後,有很多事情需要家人幫忙,他傷心時我會摟摟他的肩、握握他的手,比起以前,我們親近許多。

這幾個月來,我幾乎每個月都回高雄報到,這大概是我離家20年來最頻繁的來回了,以前覺得回去一趟很奔波,帶著孩子更是不便,現在反而覺得台北高雄也不是太遠,只是我們把重心放在哪裡而已,之後,多陪爸媽將是一個非常大的重心。

 

這三個願望清單都是日常的點滴,累積起來都是生活最珍貴的經驗,簡單又寶貴,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