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懷了兔妹開始,朋友們就不斷地問,「是不小心的還是計劃中的~」我只能尷尬的說「是計畫要生兩個,但沒想到這傢伙來的這麼快。」這次生兔妹還是循著上次虎妹的模式,在台北產檢,回高雄生,找了一樣的醫生接生,醫生說,「你兩年就搞定兩個了。」嗯,真是太有效率了,但是接下來的日子,要怎麼過呢,我一個人真的可以帶兩個只差一歲三個月的小孩嗎?連我自己都好懷疑喔。
剛懷兔妹的時候,虎妹才六個月大,還不會爬、坐、站、走,跟現在走路幾乎都要跑起來的樣子差好多,因為平常要帶虎妹,即使後期挺個大肚子也得坐在板凳上幫她洗澡,晚上也會起來幫她蓋被子,再加上頻尿,一晚起來四次都算正常,早上七八點又得起床,睡眠品質沒有以前好,再加上虎妹越來越好動,11個月大會走路之後就開始東翻西翻家裡的東西,本來就不怎麼好的脾氣,也常因為計畫中的工作沒法完成而處在崩潰的邊緣,那時才真的覺得兔妹實在來得太早了,可是都來了,也只能咬牙撐過去。
因為上一胎虎妹提早一週生,這一胎我又覺得特別累,大家都恐嚇我一定會提早生,於是我提早了兩週回高雄待產,這次不一樣的是,又帶了一個拖油瓶-虎妹,幸好虎妹不怕生,一週後就跟家人都熟了,不會一直黏著我,不過等著等著居然過了預產期5/28,醫生下令,「6/2前如果都沒動靜,當天就直接到產房報到,要催生了。」
天啊,居然搞到要催生是怎樣。
為了不讓催生發生在我身上,我開始努力的爬樓梯、抱虎妹、多蹲,老實說,5/28當天晚上爬完樓梯躺下來睡覺,我就有感覺兔妹更往下了,然後我就懷著搞不好明天就要生了的希望入睡,結果隔天還是沒想生的感覺,對我來說,想生的感覺就是「想大便的感覺」,所以,每當我想大便時,我就想說要生了嗎,結果還是沒有,第二胎,怎麼這麼搞怪啊。隔天我又持續的爬樓梯、多蹲,5/30快接近中午時,就覺得感覺有點不太一樣了,但我還是努力的多爬幾次樓梯然後多蹲,中午吃飯時,腰痠的感覺出現了,痠到有種坐不住的感覺,但卻沒有出現像第一胎那種「想大便的感覺」。
所以,第一胎和第二胎要生的症狀是不一定會一樣的。
下午一點,我懷著懷疑的心情打給zou,說「好像要生了。」週一在上班的他說還要回家拿DV、相機、還有我交代要帶下來的東西,我也覺得應該還來得及吧,因為現在的感覺沒有上一胎那麼痛。我開始洗澡洗頭,大姊還請假飛奔回來要陪我到醫院,等到三點多,我們決定先到醫院去檢查看看,結果zou才剛離開公司,如果還回家又要折返回高鐵實在太不保險,所以,就決定甚麼都不帶趕快殺高鐵下來,還好,這決定是對的。
三點40分到醫院,護士幫我內診,驚訝地說「怎麼開的這麼水啊,已經兩指半了。」我內心一驚,這種事也能用「水」來形容喔,但內心也很驚訝,怎麼沒有上次那麼痛就已經5cm了,接下來,就有資深護士帶著兩名實習護士來幫我處理東處理西的,護士問說,「你會不會痛啊,怎麼看起來都不痛啊。」事實是,陣痛的時候我有忍住,但到後來也就需要握著媽媽的手了,因為實在又痛到不行了,但我盡量不要叫出聲音來,免得又挨罵。
五點半,我就慢慢被推進產房了,zou這時才下高鐵正坐計程車飛奔過來。進了產房,雖然有過一次經驗,但這次我感覺更害怕了,一直等待那種痛的感覺是很痛苦的,第一胎雖然也很怕,但傻傻的生,聽醫生的口令,每一次陣痛就閉緊嘴巴用力擠,聽到護士說「很好,寶寶的頭出來了,再努力一下,就好囉。」第一次生的時候很需要這種鼓勵,但第二次,就覺得醫生護士都在騙人,因為我已經又擠好多次了,怎麼還是沒多大進展,期間,還聽到護士對醫生說,「她這種肚型很難生,垂懸肚(不確定是不是這樣寫),很容易會難產,小孩頭比較高,比較難生。」
大概快六點,zou就進產房了,比起生虎妹時,他只聽到虎妹出生時的大哭聲,這次總算趕上我才正要把兔妹擠出來的過程,不過,因為太痛,實在無法再對他微笑了,醫生要他在我用力擠的時候扶起我的頭幫我使力,兩名實習護士還把我的腳壓開讓產道大一點,生產的過程就如很像,「你已經爬了一整天的山,空氣稀薄,氣喘吁吁,腳很酸想休息,但導遊一直很你說,再撐一下就到了,就快到了。但是又爬了一小時怎麼導遊還在講一樣的話。」雖然真正要把兔妹擠出來的過程可能只有十幾分鐘,但真的就足以讓我雙腿無力,肩膀痠痛四五天。
拖了十天才把兔妹出生日記寫好,其實本來打算不要寫的,但還是做個紀錄讓以後自己可以回味。生小孩這件大事,我在自己33歲前完成了,有了兩個寶貝女兒,一家四口將來可以開心地出遊,坐一台車剛剛好,一起在餐桌上吃飯聊天,現在的四人份餐桌剛剛好,不過,要嚐到甜蜜的果實之前,得先渡過可怕的頭三年,祝我們好運吧。
發佈留言